爱因斯坦是谁,爱因斯坦超简单简笔画( 二 )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帮助对抗纳粹, 1939年他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 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 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参考资料来源;

谁是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 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 毕业于苏黎世大学, 犹太裔物理学家, 享年76岁 。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入瑞士国籍 。 1905年, 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创立狭义相对论 。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 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 1999年12月26日, 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
爱因斯坦与前妻米列娃有一个未婚私生女丽瑟尔(1902年(壬寅年)—1963年), 不过在1903年到1919年爱因斯坦娶了米列娃, 后来米列娃为爱因斯坦生了两个儿子汉斯·爱因斯坦和爱德华·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是他的表姐, 也是他的堂姐, 因为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 他们的曾祖父都是鲁普特·爱因斯坦 。 这个婚姻从1919年到1936年爱尔莎逝世 。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受米列娃家庭遗传的影响患有精神分裂症, 一生未娶 。 大儿子汉斯·爱因斯坦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水利工程教授, 有三个孩子, 大儿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是一名物理学家, 二儿子Klaus Martin(1932—1938年), 以及养女 。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有五个孩子, 其中最小的孩子托马斯·爱因斯坦成为了一名医生, 保罗·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 。
爱因斯坦孙子伯尔尼哈德·凯撒·爱因斯坦的书信记录爷爷爱因斯坦最珍爱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烟斗 。
爱因斯坦的老师是谁?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 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 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 。 一年后, 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 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 。 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 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 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 只身去米兰 。 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 1900年毕业 。 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教授们所不满, 大学一毕业就失业, 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 。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 。 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 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 。 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 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量子论的提出, 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 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 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 。 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 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 1914年, 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 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直到1933年 。 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 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 。 回德国不到四个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 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 。 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 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 全世界为之轰动,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 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 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 未遭毒手 。 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 星夜渡海到英国, 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 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 直至1945年退休 。 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 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 上书罗斯福总统, 建议研制原子弹, 以防德国占先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 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 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 。 战后, 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 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 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 。 遵照他的遗嘱, 不举行任何丧礼, 不筑坟墓, 不立纪念碑, 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 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