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消毒剂 为什么酒精有消毒杀菌作用?

酒精有多种类型 , 但一般只把乙醇和异丙醇当做消毒剂使用 。 这两种化学品都能有效杀死各种细菌 , 病毒 , 原虫和真菌 , 而且对人的毒性相对较低 。 用酒精给皮肤消毒最常见 , 往往是擦剂或凝胶形式;它们主要用于处理表面 , 但一般不用于消毒仪器设备 。 酒精给微生物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凝固基本蛋白质 , 使其失效 , 并导致细胞死亡或抑制繁殖 。 它们还有脱水作用 , 并能干扰细胞膜功能 。
蛋白质是所有生物体共有的 , 并在细胞内行使许多必需功能 。 例如 , 叫做酶的蛋白质能让细胞执行保持存活的化学反应 。 蛋白质分子有复杂形状 , 对自身行为方式很重要 , 如果蛋白质失去形状 , 就难以正常功能 。 蛋白质形状缺失也叫做变性 , 发生在保持形状的键破损时 。 变性蛋白质倾向于凝固 , 意味着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无形实体 。
酒精通过分解分子链不同部位-链接相反电荷氢和氧原子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 。 它们能做到这一点 , 是因为在这些地方自身形成氢键 , 导致蛋白质分子失去形状 。 它们的有效性取决于浓度高低 。 例如 , 乙醇在浓度70%的情况下抵御微生物效果最好 , 因为它容易被细胞吸收 。 如果浓度更高 , 它在细胞表面凝固蛋白质 , 阻碍进一步渗透;虽然暂时被失活 , 但微生物仍然有可能存活下来 。
【酒精消毒剂 为什么酒精有消毒杀菌作用?】尽管乙醇和异丙醇都是原理类似的消毒杀菌剂 , 但抵御不同微生物的效力各有不同 。 乙醇的抵御病毒能力比异丙醇酒精好一些 , 但在抵御细菌方面正好相反 。 除了变性蛋白质以外 , 这些酒精还有脱水作用 , 并能能溶解脂肪和油脂等脂类 , 这从一定程度会造成细胞膜受损 。 乙醇的脱水效果更好 , 而异丙醇对脂类影响更大 。
用途
酒精经常用于洗手液 。 医院职工频繁用杀菌剂洗手 , 防止危险性感染 。 除了液体和凝胶以外 , 酒精还有擦剂等产品形式 。 乙醇和异丙醇都可以用于手术前的皮肤消毒 。
尽管这些物质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轻微刺激 , 但正常使用不会损害活组织 , 因为受死亡皮肤细胞外层保护 。 然而 , 这两种酒精都不能内服或用于敏感身体部位 。 除了偶尔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 酒精一般不用于消毒伤口 , 因为会损害内部组织 。 其它杀菌剂有时与酒精混合增加效力 。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酊碘 , 是酒精中含碘的溶液 。
好处与坏处
作为一种杀菌剂 , 酒精有发挥作用快 , 能有效抵御大多数有害微生物等好处 。 它蒸发迅速 , 因此不会让皮肤湿太长时间 。 但这反过来也意味着效力持续时间短 , 微生物在施用酒精后不久仍然能在表面存活 。 也正是这一原因 , 会添加其它保持时间较长的杀菌成分 。
在条件不适合繁殖的环境下 , 有些细菌能以孢子形式潜伏一个阶段 , 然后在环境改善后重新激活 。 孢子韧性很强 , 酒精虽然能使其暂时失活 , 但通常杀不死它们 。 同样 , 也可以通过添加其它成分增强杀死孢子的功效 。
乙醇和异丙醇对皮肤都有刺激性和脱水影响 。 正是这一原因 , 商业酒精洗手液通常添加了保湿和润肤成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