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气功内脏按摩法 掌握练功的要领

无论学习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基本的过程 , 即从不懂到懂 , 从懂得少到懂得多 , 从不熟练到熟练 。 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 , 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 , 常常不知从何入手 。 或虽学练气功很长时间 , 但进展不大 。 更有甚者 , 还有人走火入魔 , 练出偏差 。 究其原因 , 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造成的 。 练气功需要掌握的要领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要想学好气功 , 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 。 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功要领 , 其内容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循序渐进等 。 掌握好练功要领的必要性在于 , 可以帮助学功人透过现象 , 抓住本质 。 常言说: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 , 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 。 而与医、儒、道、佛、武等各 家有渊源关系的气功 , 门派与方法之多 , 也是可想而知的 。 除了流传下来的各派功法外 , 近年来伴随气功热的兴起 , 又涌现出许多新创编的功法 。 表面上看 , 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练功要求 , 可谓“法无定法” 。 但从实质上看 , 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势、意念三要素组成 , 表面的不同只不过是三要素的具体要求上有所差异而已 。 各种功法都必须遵循总的练功要领来进行 , 所谓“万法归宗” 。 了解这一点 , 就可以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 , 抓住实质来认识气功 , 并以此指导练功实践 。 掌握好练功要领还可以帮助学功人鉴别所学功法在创编上是否合理 , 有助于避免异常效应和选择正确的功法 。 在近年来新创编的众多功法中 , 有不少功法在设计上存在问题 。 按照这些不合理的功法要求练功 , 容易出现异常效应 。 例如有的功法要求意想两脚如踩棉花 , 或无论病情怎样 , 一律要求意守鼻尖 , 这都违背了练功时必须做到“上虚下实”的基本要领 , 会使人出现头重脚轻 , 上实下虚的反应 。 掌握好练功要领 , 就具备了功法鉴别能力 , 可以避免因功法不当引起的偏差 。 除功法不当可以引起偏差外 , 有时功法合理 , 但练功人没掌握好练功要领 , 也可造成偏差 。 这类人往往片面地或错误地理解练功要领 , 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好练功时心与身、松与紧、意与气、动与静、上与下、虚与实、养与练等关系 , 把握不好分寸火候 , 从而出现练功偏差 。 如果开始练功时就先掌握好练功要领 , 按照练功要领进行锻炼 , 就可以处理好各种关系 , 避免出现练功偏差 。 总之 , 练功要领是每一位初学气功的人都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好的气功理论内容 。 理论上有了正确的认识 , 等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 在指导具体的练功实践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 并打好牢固的基本功 。 反之 , 学功时急功近利 , 急于求成 , 不仅因不得要领而进展缓慢 , 事倍功半 , 而且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会在公园里或者广场上练气功 , 气功养生法也是人们最能达到心经合一的状态 。 气功的核心是调身、调息、调心 , 而调心也称调神 , 是核心的核心 。 调身 , 即通过躯体姿势和动作的锻炼 , 促进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的发挥 。 调息 , 即通过深长柔缓的呼吸运动 , 增强肺泡的氧交换作用 , 从而激发心、肺和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 。 调心 , 即在摆好一定练功姿势、调整呼吸方式和意守放松的基础上 , 排除杂念 , 意念归一 , 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的“入静”状态 , 使脑细胞活动趋向有序化 , 大脑得到充分休整 , 从而增强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的协调性 , 提高机体的修复和抗病能力 。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 , 只要气功运用得法 , 就能养精化气 , 练气化神 , 达到精足、气旺、神全的抗衰老目的 。 气功种类可分动、静两类 。 “动”是通过节律缓慢并密切配合意念和呼吸的肢体操练姿势和动作 , 加上自我按摩以及腹式呼吸所产生的“内脏按摩”(内动)作用 , 以调整和增强全身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 , 达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 “静”是通过意念和呼吸的自我锻炼 , 使练功者进入入静状态 , 从而调整并增强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 “动”和“静”是相对的 , “动功”以动为主 , 动中有静;“静功”以静为主 , 静中有动 。 气功的流派大致可分以调节呼吸为主的吐纳派 , 以调心为主的禅定派 , 以肢体动作和自我按摩为主的导引派 。 吐纳派这是以呼吸锻炼为主的一种流派 。 纳气派 , 是以吸气屏气为调息方法 。 南北朝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正身偃卧 , 闭气不息于心中 , 数至二百 , 乃口吐气出之 。 ”现在一般简化为“吸-停-呼”法 。 吐气派 , 是以延长呼气时间为调息方法 。 陶弘景创立了“六字诀” , 即在呼气时按口形发出不同的“呵、嘘、呼、(吨字去屯加四)、嘻”6个清音 。 现在一般简化为“呼-停-吸”法 。 禅定派 , 这是一种以意念存想为主的气功流派 , 又称静坐或坐禅 , 要求思想内敛 , 凝心意守 , 即以静坐为主的功法 。 观息法 , 包括默念数字为主的“数息法”和用耳朵听呼吸的“听息法” 。 存想法 , 用意念想象的方法来达到排除杂念而入静的目的 。 存我之神 , 想我自身 。 存想的事物或对象 , 可以是自身内景 , 如想象五脏六腑的形状、颜色或躯体的某一部位 , 此即所谓“内视” 。 也可存想外景 , 如蓝天、白云、鲜花、美景 。 如果想象有一团热气 , 从丹田小腹部行至会阴穴 , 过尾骶、命门穴(夹脊) , 再下至小腹丹田 , 如此川流不息 , 称为小周天 。 如果这种内气感应至奇经八脉或十二经脉正经 , 就称为大周天 。 导引派 , 这是以气功动功和自我按摩为主的一种流派 。 源出远古时代的舞蹈 , 后来称为导引按(距字去巨加乔) 。 代表的功法有“五禽戏”、“太极拳”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