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劲功 内功培气法

调息培气是内功中的重要基础功夫 。 培气也即内练一口气 。 内练培气,外练神形,以意运气,以气师形,形气合一,才能趋于上乘内功 。 形意拳中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原则,均以调息培元为基本功 。 调息培气主要包含三个要点:
(一)、调整呼吸方式
一般的呼吸方式是口呼鼻吸,胸部起伏 。 练气的呼吸方式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
一种是将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 即呼吸时调动腹部的作用,以腹部的起伏为呼吸的主动力,促使增加肺的呼吸量,并对腹腔内的器官起到蠕动的作用,增强血液流量,使身体从整体上得到平衡和协调 。
二是将顺式呼吸变为逆式呼吸 。 顺式呼吸在吸气时腹部外鼓,呼气时腹部回收 。 逆式呼吸则与此相反,吸气时腹部内缩,呼气时腹部外鼓 。 逆式呼吸对增加肺活量,促进腹腔器官的蠕动效果更佳 。
三是将肺呼吸变为丹田呼吸,也称胎息 。 这种呼吸实际是意念引领丹田呼吸 。 它是呼吸的“虚无实有”状态 。 没有一定的调息功夫,很难体悟到呼吸“虚无实有”的真实意趣和其绝有的独特功效 。
(二)、培植养护元气
调息的目的是培植和养护元气 。 元气也就是真气、内气、正气,是先天之气 。 先天之气并非呼吸的空气,而是人在胎中发育时形成的肾功能的强弱之力 。 在外则表现为人的气质状态 。 先天的元气,随着后天的生活、运动必然受到损耗 。 改善饮食、环境、情绪、心态、生活习惯,对培植养护元气十分重要,而运用调息的方法打通经脉,对于培植养护元气更能产生绝妙的作用 。 运用调息培养元气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八大劲功 内功培气法】一是鼻呼鼻吸 。 无论是胸式或腹式呼吸,还是顺式或逆式呼吸,均以鼻呼鼻吸,舌抵上颚,气息细匀,无风无喘,这是“真息”的呼吸之态 。
二是气贯丹田 。 一呼一吸,腹起腹落,气贯丹田,聚气勿散 。 呼气时全身放松,体随气降,重心下沉,意呈大雁落地之意 。 吸气时则感身起,悠然上升,随风飘荡,意现苍鹰起飞之念 。
三是畅通八脉 。 气贯丹田且丹田气热之后,即可行“五吸五呼通八脉”的功法 。 气通八脉即通督脉、任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 。 此功由会阴穴起气,循后终归会阴 。 经常

调息培元所采用的姿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为动、静两个大类 。 静类以站桩式和静坐式为多 。 在静坐式中,也有动静结合的姿式 。 无论采取哪种姿式,其中的基本要点是一致的,差别之处并无大别,可根据个人的情况,依老师的指点练习即可 。 无论采取哪种姿式,有三个问题切不可忽视 。
一是身体肌肉要放松,不可僵身紧体 。 肌肉和身体要随意念提气而紧,随放气而松,这是调息培元的重要关键之处 。
二是意不起气不动,即气随意动,意行气随,意止气止,这是调息培元的基本功夫 。
三是收功时要“气息归根” 。 各种姿式和不同门派归气方法有所不同,但此功是必须要做的,目的是使气归于丹田 。 静坐姿式收功时以擦搓丹田为收功,有以搓掌复脐为收功的,也有以搓面揉目为收功的,等等 。 不论哪种收功方式,均应以意领气,气归丹田,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


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第一功,束身连提——横步正立,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深呼吸若干次 。 接下来吸气时身体上拔,脚跟提起;呼气时身体下沉,脚跟落地 。
第二功:提气长力——横步正立,双手下垂 。 吸气时双手贴身托起至肋部,呼气时双手下按至小腹下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