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札记怎么写,札记的形式( 二 )


(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之一.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发展运用知识的技能.笔者上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一课后,批阅学生作业,发现不少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不好,分不清何时用乘,何时用除.笔者反思教学过程,发现,课堂上,没有在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并判断单位“1”是否已知,从而选用计算方法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学生对算理模糊不清.课后,笔者利用时间加强了分析与训练,学生作业大有好转.
(三)重点、难点把握如何.
课堂教学如无重点,无主次,从头解说到尾,教学效率自然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但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非易事.在教学《穷人》一课时,笔者抓住“桑娜”将孩子抱回家后等待丈夫回家时矛盾心理这段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桑娜善良的心灵.但学生对人物内心反复斗争的矛盾心理理解始终不到位,读起来也显得干巴巴的.课后,笔者在札记中写到:“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桑娜当时的处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放学后,我布置学生具体描写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写得都不错,例如一个学生写到:“要是我不把这两个孩子抱回家,他们就会活活饿死.我怎能见死不救呢?可是,我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丈夫整天在海上打渔,还只能勉强度日.再加上这两个孩子,怎么活下去呢?这几年,丈夫身体越来越差.如果他知道我把他们抱回来,一定不同意.说不定,他会大发脾气.也许他还会揍我呢.可是任由孩子们饿死,那怎么忍心呢?不管了,先抱回来,慢慢想办法吧!”第二天,学生们再读文中的描写,感情很到位,对人物的理解也更深入.
(四)教学方法合理与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用得不好,适得其反.教《草船借箭》时,笔者参考优秀教案,搞课本剧表演.由于学生缺少训练,又未能掌握人物特点,课堂上嘻嘻哈哈,弄巧成拙.课后,笔者总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后来,笔者上《将相和》,又尝试了课本剧,但由于课前指导得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到位,效果就大相径庭.
(五)处理问题是否得当.
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变不利为有利,能真正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上《跳水》一课,笔者问学生:“孩子站在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上,他怕不怕?”有的学生答:“怕!”有的则答:“不怕!”我不慌不忙的问:“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地方,怕吗?”多数同学齐声答:“怕!”偏有一个高声叫到:“不怕!”我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打了个比方:“假如在教学楼之间搭一根又细又滑的木板,你敢过去吗?”“敢!有什么不敢?”他又嚷到.我不耐烦的说了一句:“那就下课试试!”学生低下头,课又照常上下去.下课后,坐下来想想,自己处理得极为不妥.《跳水》一课教育学生遇事要冷静分析、处理,可我自己却没做到.其实,当时我可以表扬该学生勇敢,再让他找找文中有关句子,想想“孩子”是否也如此勇敢,问题不就解决了.
“教而不思则殆!”愿反思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札记”.
什么是读书札记 , 应该怎么写 , 有什么要求? 最简单的方法 , 把你看到喜欢的、有感觉的句子摘抄下来 , 然后在后面写上为什么喜欢 , 有什么感觉 , 原因 , 由该句子联想到些什么 。 就可以了~!如果能结合实事 , 那么你的札记会更好一些 。
学习札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 , 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 , 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 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 , 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 , 应根据不同情况 , 写好读书笔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