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悸是什么症状,心慌心悸、失眠

失眠是一种严重困扰人们生活的临床常见病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是失眠的主要症状 。然而,大多数失眠症患者通常伴有许多不舒服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和疲劳 。
【失眠心悸是什么症状,心慌心悸、失眠】其中,失眠伴心悸是大多数失眠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有学者收集了1685篇关于失眠的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还发现,在失眠患者中,心悸的发生频率位居前三 。

失眠心悸是什么症状,心慌心悸、失眠

文章插图
事实上,研究表明,心悸与失眠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 。心悸会导致失眠,失眠患者会因睡眠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悸 。这种效果对于更年期的女性来说更加糟糕 。研究发现,长期失眠会增加更年期女性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 。
为什么失眠经常伴有心悸?
关于失眠的病因病机,中医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黄帝内经》:“齐威白天跑阳,半夜跑阴 。阴翳当夜,夜卧,杨琪尽,殷琦丰,则目昏花;阴尽阳丰,则尴尬 。”我们认为我们的睡眠与昼夜阴阳消长有关 。并指出老年性气血虚弱、外邪入侵、内客于脏腑或脏腑内伤、阳明经气失调、太阳经气失调等可引起失眠 。
失眠心悸是什么症状,心慌心悸、失眠

文章插图
明代医家李仲子在《医宗必读》中也总结道:“失眠的原因大概有五种:一种是气虚,另一种是阴虚,另一种是痰滞,另一种是水停,还有一种是胃不和,虽然大端是五,但虚实寒热,互不相同,为神所知,存在于人耳中 。”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可见失眠的病机始终属于阳虚、阴阳两虚 。病机有二,一是阴虚不能收阳,二是阳虚不能入阴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主要位于心脏,多由精神营养不良或邪气扰心所致 。
焦虑容易引起心悸 。《素问》说:“水衰火旺,扰火动,心不宁,谓之心悸” 。肾属水,心属火,肾水不足,心火过旺,水不足以生火,火扰心神,故可引起失眠 。临床上这类患者可表现为不眠之夜,伴有多梦、心悸、胆怯、惊恐、腹泻、下肢冰冷、畏寒等症状 。
《千金要方》还说:“阳气外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心悸,而定心丸是主事 。”《伤寒明理论悸》记载:“气虚者,由杨琪虚弱,心下空虚,正气运行而心悸所致”,由此可见,心悸无非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该病位于心脏,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临床上多与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并存 。
失眠心悸是什么症状,心慌心悸、失眠

文章插图
脾胃功能失调也会引起心悸!
在失眠的相关诊疗指南中也指出,心藏神,脾主思维,思虑过度,脾劳悲,心失养,故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黄 。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因长期疲劳或饮食不良等因素而受伤,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心以上血不足,则心失养,引起失眠 。另一方面,脾气虚易导致心气不足,心神不宁,导致心悸 。因此,功能障碍
若有心悸、恐惧、躁动、失眠、多梦、恶声、食欲不佳、皮毛薄白等,多为气血不足、心胆怯、精神营养不良所致,宜以养心安神治之 。可以用安神支钉丸辨证论治 。实际治疗中,有柏籽、枣子、远志、茯苓等 。多用于养心安神助眠;沙参、天冬、麦冬等 。能益气养阴,控制阳气过盛;珍珠母、生龙牙、紫应时、煅龙骨、煅牡蛎等 。能安神安神,五味子能抑制心气,防止气机失调 。心气明显不足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 。抑郁症、心气郁结者加柴胡、郁金、合欢皮;合并血瘀者,可用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 。
此外,炙甘草汤也是治疗失眠伴心悸的常用经典方剂 。方子最早记载于《伤寒杂病论》,其中炙甘草为主药,可以减缓进程 。
急荣心,也可甘温补气 。药物中另含中药材人参、生地黄、麻仁、麦门冬等,人参可补气补血,其余药物也能够滋阴养血,促进患者机体气血和心脉通畅,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能起到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的功效 。
失眠心悸是什么症状,心慌心悸、失眠

文章插图
当然,具体的治疗当应结合患者的情况及中医辨证随证用方用药 。比如患者刘先生,69岁,自述失眠伴心慌1月多,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偶尔有头部麻木,疼痛,大便溏泄,有高血压病史 。观其舌可见舌质暗红,苔白腻 。辨证为痰阻血瘀,治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养心安神 。方用柏子仁,酸枣仁,苦参,葛根,玉竹,何首乌藤,五味子,甘松,远志,瓜蒌,薤白,通草,陈皮,法半夏,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甘草 。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
二诊自述心慌、心悸减轻,胸闷、减轻,仍气短,头部麻木,但疼痛缓解,寐差减轻,仍多梦,大便溏泄,观其舌,舌质暗红,苔白腻 。考虑其仍属痰阻血瘀,但兼有气虚,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百合,合欢皮,加山药,扁豆,党参 。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药后随访,诸症悉除 。
本案中患者年近七旬脾脏已衰,而至痰湿内生,久至痰阻血瘀,痰瘀闭阻心脉,而至心阳不宣,故可见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痰阻血瘀日久耗伤阴血而至心神失养,可见寐差多梦,痰瘀闭阻脑络可见头部麻木,甚或头痛,患者舌质暗红,苔白腻等皆是痰阻血瘀之象 。故以陈皮、法半夏、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祛痰,柏子仁、酸枣仁、何首乌藤、远志等养心安神、瓜蒌、薤白、通草等宣痹通阳而止痛,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养心安神调律之功 。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
【声明】: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 。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