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蘑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上床和播种技术


1、菇房消毒
进料前菇房要打扫干净,四周墙壁及栽培床用漂白液或石灰水刷涂消毒,地面和墙基撤些石灰和喷20倍的敌敌畏药液以杀虫灭菌 。 然后封闭门窗,按每100立方米菇房需用500毫升福尔马林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 。 具体做法是将福尔马林倒入铁锅中加5倍水,在炭炉上加热,让福尔马林随水气在菇房内扩散 。 经l~2天后,打开门窗透气 。 有些菇房结构简陋,不易密闭,可用50倍的石硫合剂喷洒四周墙壁及菇床 。
2、培养料上床
培养料进床前应将运送工具消毒 。 搬运时动作要迅速,以免料堆中热量散失过多 。 搬进菇房后应立即倒入菇床,厚约12~15厘米,从上到下逐层辅料,以免料的热气熏人不便操作 。 未采用二次发酵的培养料,上床后还应关闭门窗,进行发汗2~3天 。 并用硫磺或甲醛熏蒸消毒,一般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硫磺1.5公斤,拌入0.25公斤木屑熏蒸24小时或用甲醛含量为40%的福尔马林1公斤置铁锅蒸煮让气体散发室内 。 消毒后开窗通风换气,待温度下降至28℃以下,即可播种 。
3、播种
(1)播种的时间 播种过早,温度过高,容易发生死菇现象 。 播种过迟,出菇迟,影响产量 。 根据蘑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5℃,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3~16℃的要求,适宜的播种期是播种后要有一个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温度条件,一个月后气温逐渐下降适于子实体的形成 。 具体时间,因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也不尽相同 。 在南方各省的播种时间,大体在9~10月之间 。

【栽培】蘑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上床和播种技术

文章插图

(2)播种方法 有条播、穴播和撒播三种,目前应用最多的为穴播和条播 。 穴播 用手指按正方形或梅花形挖穴,穴距10~12厘 米,深3~4厘米,再塞进一小块菌种,用培养料盖好压平,菌顶端要稍露出外面以利透气 。 每瓶菌种可播0.5平方米 。 这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
条播 按10~12厘米的行距,先挖一条浅沟,然后撒入菌种,用培养料盖好压平,同样不能将菌种完全盖严,顶端要稍露出外面 。 这种方法比较省工,但用种量大,在菌种不足情况下较为少用 。
撒播 先将培养料表面耙松3厘米深,撒入菌种,再薄薄盖上一层培养料后轻轻拍手 。 一般麦粒菌种可采用这种方式 。 播种后关闭门窗3~4天,以利保持菇房温、湿度,使菌丝恢复和定植 。 6~7天后,检查发苗情况,如缺穴漏播,应及时补种 。 若发现霉菌应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防止病菌蔓延 。
4、覆土
覆土的作用在于提高培养料表层的湿度,改变培养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促进菌丝体向形成子实体方面转化 。 并在出菇后起着支撑菇体的作用 。 此外覆土本身具有一定重量和养分,可起重力的机械刺激、微生物刺激和供应蘑菇营养的作用 。 用作覆土的材料,要选取土质湿而不粘,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有一定肥力,PH值在7.2左右 。 一般塘泥 。 泥炭土和种植豆科绿肥的壤上、砂壤上为最好 。 表层的沃土,病菌害虫较多,不宜取用,通常取距地表20厘米以下的土壤 。 取回的土壤晒干,敲碎,用不同孔眼的筛子过筛,将土粒分成粗(如蚕豆大)细(如黄豆大)两种 。 覆土前先用1%的石灰水调好土粒水分,一般要求土粒的含水量在20%~25% 。 覆土的时间是以各种穴的菌丝能互相衔接并伸入料层5~6厘米时最为适宜,一般在播种后两星期左右 。 覆土过早,菌丝体还没有很好发育;生长缓慢,出菇迟;产量不高 。 覆土过迟,已成熟的菌丝体没有适宜于形成子实体的环境条件,容易衰老也会造成减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