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茄子,又称“茄”,别称“落苏”,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 。 江浙皖部分地区人称为落苏,两广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 。 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 。 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用法多样 。 茄子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属于有效范围 。

【花】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文章插图

茄子属于茄科家族中的一员,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 。 紫红色是由于果皮细胞中含有飞燕草素及其糖苷,成熟时不论绿色或紫红色果实均转为棕黄色 。 食用部分包括果皮、胎座及“心髓”部分 。 均由海绵状薄壁组织所组成,其细胞间隙较多,组织松软 。
茄子最早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与野生形状相似 。 元代则培养出长形茄子,到清朝末年,这种长茄被引入日本 。 茄子直根系,根深50厘米,横向伸展120厘米圆茄的植株,大部分布在30厘米耕作层内 。 茄子主茎上的果实称“门茄"一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对茄”,二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四门斗”,三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八面风”,以后侧枝的果实称为“满天星” 。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在茄子生产中,通常落花落果严重,制约着产量的提高,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生产中应注意掌握好应对措施 。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主要有:
1.温度不适茄子结果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结果期适温在25―30℃之间,夜间气温应在15―20℃之间,气温低于15℃或高于35℃,生长缓慢,落花严重,在生产中表现为前期及夏季结果较少 。
2.花的发育状态不良茄子花发育的好,则花形大,色浓,开花时花柱较花药长或等长,有利授粉和受精,坐果良好,而发育不好的,花柱短于花药,很难得到授粉,大部分落掉 。
3.营养欠缺缺肥少水,则植株生长细弱,养分用于维持生长,则生殖能力低下,坐果少 。
4.追肥不及时,时间不当,也不利于坐果一般表现为追肥较早,植株徒长,导致花果脱落 。 追肥不及时,植株早衰生产能力降低,也不利坐果 。
5.施肥比例不当使值株出现徒长或长势衰弱,则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衡,也难坐果 。
6.光照差光合能力低下,花的质量差,很容易脱落;茄子为喜光作物,对光照时间要求较严格,光照弱时,植株生长发育减缓成花少,花芽质量差 。
7.病虫危害导致植株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光合产物积累,也不利成花坐果 。 危害茄子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萎病、蚜虫、红蜘蛛等 。
黄萎病一般苗期不发病,多在坐果期从下而上或从一边向整株发病,叶片在叶边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光合肥力降低,养分积累减少,坐果率降低 。
蚜虫多群集危害,用针样管吸器吸食寄主汁液,导致叶片发黄萎缩,变形,枯萎 。
【【花】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红蜘蛛成螨或若螨均可取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变色或干枯,导致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坐果 。
根据以上原因,在茄子生产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坐果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 主要措施有:
1.注意促柱花生长,减少短柱花的比例,以利坐果率的提高;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措施是加强花果期的温度管理,在结果期造温范围之内,温度稍低,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间控制在15―20℃之间,使花芽分化稍迟缓,有利长柱花的形成,可有效的控制短柱花的比例 。 另外生产中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使结果期白天温度在25℃以上,夜间在15―20℃之间,夏季高温期应注意浇水降温,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可用遮阳网搭荫棚,以降低温度,促使坐果率提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