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寻找者——记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益生菌的寻找者——记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
张和平(右三)正在带领团队采集样本 。
一行人、几个背包 , 穿行于人烟稀少的牧区 , 采集样本 , 寻找益生菌菌株……对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和他的团队来说 , 这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
建立自有菌种资源库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随着中国乳品行业及生物科技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对于益生菌的研究吸引了国内不少微生物学家的关注 , 张和平便是其中之一 。
彼时 , 广泛应用于食品、动物健康养殖、农业种植、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益生菌 , 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但国内企业的发酵乳制品菌种却大量依靠进口 , 不仅增加生产成本 , 也制约着我国乳酸菌产业和发酵乳制品的发展 。
“中国使用益生菌的历史其实非常悠久 , 比如 , 牧民自制的酸马奶中就含有益生菌 , 常在蒙医、藏医中作为药引子使用 。 ”张和平说 。 2007年 , 他曾在日本岗山大学大学院自然科学科任研究员 , 归国后 , 张和平回到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 并将关注点放在了菌株的收集与保藏上 。 “由于地势、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差异 , 不同国家所蕴藏的菌株资源各不相同 , 不同大陆、不同人群间的肠道菌群也存在差异 。 这凸显出我们中国拥有自有菌种资源库的重要性 , 也是实现益生菌产业化必不可少的一环 。 ”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 , 多年来 , 张和平与团队一直跋涉在寻“种”之路上 。 为远离工业污染 , 找到表现优异的益生菌菌株 , 他们采集样本的地方常常人迹罕至、交通不便 。 从2001年开始 , 张和平与学生们沿着古代商贸路线一路走来 , 从全球多地的自然发酵乳、人体肠道以及母乳中提取菌株样本 , 并从中分离、筛选、鉴定、保藏乳酸菌菌株 。
在国内 , 他们跨越13个省自治区市 , 分别从自然发酵酸奶、乳饼、泡菜、乳酪等自然发酵食品以及健康人群肠道和母乳样品之中采集了3056份样本 , 从中分离、鉴定、保藏乳酸菌和双歧杆菌21268余株 , 建成了珍贵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
干酪乳杆菌Zhang , 是张和平团队从内蒙古大草原自然发酵的酸马奶里筛选出的益生菌 。 实验证明 , 被称为“干酪张”的菌株 , 在维护肠道菌群年轻化、提升免疫力、保护肝肾健康以及调节血脂代谢方面具有功效 。 随后 , 张和平团队又陆续分离出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8等原创自有益生菌菌株 , 并积极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 。
【益生菌的寻找者——记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因为成绩突出 , 张和平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等一系列奖项 。 2018年 , 作为教育部“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 张和平又牵头启动了我国肠道微生物系统研究项目 , “我们要继续筛选出有益的微生物或新的益生菌 , 以惠及更多消费者 。 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研究、寻‘种’的意义 。 ” 张和平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