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下乡 守住农民的“粮袋子”

本文转自:大河网
专家下乡 守住农民的“粮袋子”
市农科院小麦所专家为种粮大户讲解小麦丰产管理技术
一线见闻·基层行
专家下乡 守住农民的“粮袋子”
安阳融媒采访人员 姚庆云 文/图
【专家下乡 守住农民的“粮袋子”】5月19日 , 采访人员随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的科研人员来到广润坡 , 这里有我市1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 。 微风吹过 , 麦浪滚滚 , 初夏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麦子的清香 。 市农科院小麦所所长杨春玲薅了一把麦子 , 仔细数了数母穗的粒数后 , 转而和身边的同事商讨 。 采访人员忍不住问:“您预计今年小麦收成咋样?”杨春玲面带喜色:“肯定是丰收!增产!”旁边的种粮大户张洪文闻言乐不可支:“这在去年秋季可是不敢想 。 当时的积水与分洪口齐 , 直到去年10月20日才能下地播麦子 , 到11月底还在播种 , 哪儿还敢想丰收?弱苗转壮 , 这离不开市农科院专家的帮助啊!”张洪文的合作社有160公顷地 。 有专家的护航 , 他种地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 这几天忙着扩建晒粮场 , 为夏收做准备 。
2021年安阳遭遇水灾 , 从播种到管理 , 市农科院专家为农户全程保驾护航 。 为减少小麦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 , 市农科院小麦所组织成立技术服务指导组进行苗情和墒情调研 , 开展“科技壮苗”行动 。 我市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到4月初常常发生春季低温冻害 。 2022年3月 , 市农科院小麦所团队到广润坡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 杨春玲提醒农户要预防春季低温冻害 ,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 做好预防措施 , 在低温到来之前浇水 , 使近地层空气中水蒸气增多 , 在遇冷液化时放出热量 , 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 从而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 , 减轻冻害对麦田的不利影响 , 防治“倒春寒”危害 。
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科院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侯利红有个习惯 , 对市农科院科技人员的每一次技术指导都要进行电话回访询问 , 特别是当农民生产遇到麻烦时 , 一定要有解决办法 。 受访对象的回答往往是“市农科院的专家水平 , 行!”
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是去年洪涝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 农户郭国顺提起市农科院的专家就竖起大拇指:“市农科院不仅专家水平高 , 选育的小麦品种更是牛!”郭国顺有10公顷地 , 秋播时多次咨询专家应该种什么品种、如何减少晚播影响等问题 。 市农科院小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韩勇根据气候特点和田间状况 , 因地制宜 , 推荐他种植了由市农科院小麦所选育的不同类型的“安麦”系列小麦品种 。
今年春天 , 郭国顺发现麦子都变黄了 , 急忙给韩勇打电话求救 。 韩勇立即召集团队成员驱车前往 , 克服疫情防控交通不便的困难 , 一路辗转 , 两个多小时才赶到程岗村 。 经过现场调查和详细询问 , 韩勇初步判断为除草剂使用时间偏晚所导致的小麦药害 , 并给出了解决办法:浇水并配合使用芸苔素类药剂 。 一周后 , 郭国顺又给韩勇打电话报喜:“叶片已经变绿 , 药害症状已经消失了 。 ”
一路上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受去年暴雨洪涝和秋汛的影响 , 小麦生产面临诸多考验 。 自去年冬季开始 , 市农科院小麦所就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 , 开展了科技壮苗、促弱转壮、三区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科技下乡活动 , 为的就是守住农民的“粮袋子” 。 采访人员随韩勇又赶到菜园镇杨辛庄村查看了小麦长势 , 再三叮嘱种粮大户秦学家、纪明新在麦收前注意防范干热风 。 “他们有时不在意 , 要多给他们说几遍才行!”韩勇说 。 也就是因为这份认真 , 年近七旬的老农民秦学家、纪明新一见到40多岁的韩勇就热情地喊老韩 。 “老韩他们来地里比俺都勤 , 来了都不给俺打招呼 , 发现地里有问题了才说 , 教会了俺好多播种管理技术 , 让俺知道了小麦虫害要提前预防 , 播种不能太深 。 现在 , 俺的收成和效益都提高了!”秦学家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