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天冬的别称 药材鉴别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学名: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块根 。 天冬呈长纺锤形, 略弯曲, 有不透明的细心 。 薄片呈淡黄棕色, 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 。 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 本文详细介绍天冬的资料 。

【药材】天冬的别称 药材鉴别

文章插图

天冬的别称别名
天冬, 明天冬, 墙蘼, 满冬, 满冬募, 天文冬, 地门冬, 肥无冬, 大天冬, 大当门根, 多儿母, 万岁藤根, 婆罗树根, 商棘根, 天棘根, 颠勒, 颠棘根, 白罗杉根, 八百崽, 丝冬, 倪铃, 赶条蛇, 多仔婆, 老虎尾巴根, 九子十弟, 浣草根, 女木根, 筵门冬, 门冬, 润天冬, 延门冬, 无不愈, 管橙, 浣草, 十二根, 三百棒 。
商品名
川天冬:又名川天门冬 。 为产于云南、贵州而集散于重庆、宜宾者 。 品质最优 。
湖天冬:又名湖天门冬 。 为产于湖南.湖北者 。 品质亦优 。
温天冬:又名温天门冬 。 为产于浙江温州, 平阳者 。 品质较差 。
均以肥壮, 半透明、色黄白, 干燥无须者为佳 。
处方名天冬, 天门冬, 炒天冬, 炙天冬, 朱天冬, 鲜天冬等 。
处方中写天冬, 天门冬指生天门冬 。 为原药材除去须根, 略煮, 捞出浸入清水中, 去皮晒干, 切片入药者 。 炒天冬为天冬片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
炙天冬为天冬片用蜂蜜拌匀, 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入药者 。 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 朱天冬为天冬片用清水喷湿, 与适量朱砂粉拌匀后入药者 。 宁心安神作用增强 。 鲜天冬为天门冬鲜品洗净去皮, 切片入药者 。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 稍弯曲, 长4-18cm, 直径0.5-2cm 。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 半透明, 有深浅不等的纵沟及细皱纹 。
质坚韧或柔润, 断面黄白色, 角质样, 有粘性, 皮部宽, 中柱明显 。 气微, 味甘、微苦 。 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
【药材】天冬的别称 药材鉴别

文章插图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天冬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 史载《药品化义》天门冬为天冬 。 《名医别录》载“去寒热, 养肌肤, 益气力” 。 《月华于本草》载“镇心, 润五脏, 益皮肤, 悦颜色” 。 能使肌肤艳丽, 保持青春活力 。 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
【性味】甘苦, 寒 。
【【药材】天冬的别称 药材鉴别】①《本经》:味苦, 平 。
②《别录》:甘, 大寒, 无毒 。
③《滇南本草》:性寒, 味甘微苦 。
【归经】入肺、肾经 。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 白喉 。 败毒抗癌, 、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
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 强骨髓, 杀三虫 。
②《别录》:保定肺气, 去寒热, 养肌肤, 益气力, 利小便, 冷而能补 。
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 喘息促急, 除热, 通肾气, 疗肺痿生痈吐脓, 治湿疥, 止消渴, 去热中风 。 宜久服 。
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 老年衰损羸瘦, 偏枯不随, 风湿不仁, 冷痹, 心腹积聚, 恶疮, 痈疽肿癞, 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
⑤《日华子本草》:镇心, 润五脏, 益皮肤, 悦颜色, 补五劳七伤, 治肺气并嗽, 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
【药材】天冬的别称 药材鉴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