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有什么区别

会计应遵循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分期核算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 小编再送一个2018年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 , 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讲义+解析音频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 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 , 是否具有价值 , 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 , 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 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 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 , 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 , 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 , 从而做出决策 。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 , 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 但在有些情况下 , 会出现不一致 。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 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 , 具有时效性 。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拓展资料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 。 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 。 比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 。 实际工作中 , 会计原则常与会计准则相混用 。 美国先使用“会计原则” , 后流行“会计准则”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 即美国的会计规范经历了从“有限的、指导性”的规范(会计原则)发展成“数量可观的指导性和技术性并重”的规范(会计准则) 。
新准则下财务会计一般原则的变更
新准则下只有8个基本原则 , 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 。
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第十七条)、谨慎性原则(第十八条)、实质重于形式(第十六条)原则 , 也强调了可比性(第十五条 , 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相关性(第十三条)、明晰性(第十四条)、及时性(第十九条)、客观性(第十二条)原则 。
另外 , 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 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 , 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历史成本属于会计计量范畴 , 因此将历史成本原则在新增的第九章“会计计量”中进行了规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