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可以促成性别角色认同,“客体永恒性”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实验( 二 )



2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 。 具体体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方面 。 例如:

①14-22个月的儿童中 , 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 , 而女孩则更喜欢玩具娃娃或柔软的玩具;

②儿童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 。 在托幼机构中 , 2岁的女孩就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 , 而不喜欢跟吵吵闹闹的男孩玩;

③2岁时女孩对于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要求就有更多的遵从 , 而男孩对父母的要求的反应更趋向多样化 。

(二)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进入幼儿前后 , 儿童之间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 ,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在现实中 , 我们不难发现 , 在学龄前期男女孩子的游戏活动中 , 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 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 , 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进入3岁以后 , 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 。 研究发现 , 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 。 在幼儿期 , 这种特点日益明显 。 研究发现 , 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 男孩之间更多打闹 , 为玩具争斗 , 大声叫喊 , 发笑;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 , 更多通过规则协调 。

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幼儿期已经开始有了个性和社会性方面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 并且这种差异在不断发展中 。 一项跨文化研究发现 , 在所有文化中 , 女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 。 还有研究显示 , 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 , 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于男孩 , 6岁儿童的观察力方面也发现男孩优于女孩 。
导致性别角色认同障碍的社会原因 一般认为 ,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

(一)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荷尔蒙) 。 研究发现 , 在胎儿期雄性激素过多的女孩 , 在抚养过程中虽然按女孩来养 , 但仍然具有典型的假小子的特征 。 她们喜欢消耗较多精力的体育活动 , 如玩球 。 这种女孩在幼儿期也不喜欢玩娃娃 。

在承认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影响的同时 , 人们普遍认为 , 社会文化因素 , 特别是家庭因素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及相应的性别行为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二)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 , 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了 。 如孩子出生以后 ,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布置、玩具的选择、衣服的式样与颜色的安排等 , 都是根据孩子的性别决定的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 父母就更加明显地用男孩或女孩的行为模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 , 其中强化在孩子形成性别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如男孩应该勇敢、像个男子汉 , 女孩则应该温柔、文静等 。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引导着孩子朝着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方向发展 。

2.父母是孩子的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

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 , 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 。 如小女孩就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 , 给娃娃喂饭、拍娃娃睡觉等;男孩则更容易看到爸爸做什么就学着做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