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有哪些人,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人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人呢?【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 ,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 。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 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 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 , 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称谓起源】: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 ,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 , 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 , 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 , 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 以后不久 , 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 , 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 , 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 , 称为宋四家 , 或宋朝古文四家 。

【唐宋八大家分别介绍】:
1、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 , 字退之 , 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 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 祖籍河北昌黎 , , 世称韩昌黎 , 晚年任吏部侍郎 , 又称韩吏部 。 谥号“文” , 又称韩文公 。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 破骈为散 , 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 道济天下之溺 , 忠犯人主之怒 , 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 , 称为“杜诗韩笔” ,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 《外集》十卷 , 《师说》等 。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 , 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 , 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 , 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 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 , 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 , 字子厚 ,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 , 世称柳河东 , 生于长安 ,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 官监察御史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 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 享年不到50岁 。 因为他是河东人 , 终于柳州刺史任上 , 所以人称柳河东 。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 ,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 字永叔 , 号醉翁 ,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 ,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 琴一张 , 棋一局 , 常置酒一壶 , 醉翁一人) , 吉州永丰人 , 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 天圣进士 。 仁宗时 ,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 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 , 迁兵部尚书 , 以太子少师致仕 。 卒谥文忠 。 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 , 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 又喜奖掖后进 , 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 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 诗文说理畅达 , 抒情委婉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 , 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 , 承袭南唐余风 。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 并独撰《新五代史》 。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 , 编为《集古录》 。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