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

益智仁 , 中药名 。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实 。分布于广东和海南 , 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具有温脾止泻摄涎 , 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 。常用于脾胃虚寒 , 呕吐 , 泄泻 , 腹中冷痛 , 口多唾涎 , 肾虚遗尿 , 尿频 , 遗精 , 白浊 。

益智仁

文章插图
益智仁的功效和作用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 益智果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的作用, 益智酮甲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50%时的浓度为0.51umol.
对心脏的作用
益智果的甲醇提取物有增强豚鼠左心房收缩力的活性, 其最低有效剂量为10-6g/ml.报告者认为, 益智酮甲的强心作用, 部分是因为它对心肌内钠钾泵的抑制所致.
钙拮抗作用和对血管的作用
益智果的甲醇提取物, 在兔的大动脉中, 对钙的活性有拮抗作用, 其有效成分为益智醇;在3×10-5mol的剂量时, 益智醇对氯化钾引起的大动脉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无影响.
抑制回肠收缩及抗癌作用
益智果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豚鼠因组胺和氯化钡引起的回肠收缩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抑制肉瘤细胞增长方面有中等活性, 且未见毒性.
对代谢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 益智仁的复方制剂“益智糖浆”, 可提高能量代谢, 促进 CA 类物质及 cAMP 的合成.动物实验表明: 该制剂可提高小鼠脑 NE、DA 、cAMP 及血浆 cAMP 的含量, 并有增加记忆及增强免疫的功能.
对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益智Ⅰ号(由何首乌、石菖蒲、葛根、银杏叶、川芎、赤芍等组成)对因五种不同的化学药品造成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用益智Ⅰ号25g/kg、50g/kg给小鼠灌胃7天, 能拮抗东莨菪碱0.001g/kg和戊巴比妥钠0.03g对记忆获得的破坏作用, 改善氯霉素 0.2g/kg和亚硝酸钠0.12g/kg造成的记忆巩固不良以及改善40%乙醇引起的记忆再缺失, 与脑复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中药益智仁既能温脾散寒 , 又可开胃
用于中气虚寒所致的饮食减少、口多唾涎 , 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
中药益智仁能温脾散寒止泻
用于脾肾受寒所致的腹中冷痛、呕吐、泄泻 , 与白术、干姜等同用 。
中药益智仁能暖肾助阳、固精缩尿
用于肾气虚寒所致的遗精、遗尿、尿有余沥、夜尿增多 , 多与山药、乌药等同用 , 如缩尿丸 。用于遗精滑精 , 亦可与金樱子、山茱萸等同用 。此外 , 又可用于女子肾虚不固的崩漏带下 , 与补骨脂、乌贼骨等同用 。
促进食欲
《本草纲目》:“故古代进食药中 , 多用益智 , 土中益火也 , “本品含较多烯类、萜类的挥发油 , 与砂仁相类似 , 对食欲不良的病人有增加食欲的功效 。中医称温补脾肾 , 益火生土 。
治慢性腹泻
益智仁温中健脾 , 对脾虚泄泻者 , 在健脾理气药中加入煨益智 , 能发挥如木香、砂仁、高良姜那样的效果 。
治疗遗精
这是中医书上公认的 。益智仁性味辛温.用于中老年人肾虚而遗精、早泄 , 应放在温补肾阳的复方中使用 , 以起固涩功效:对于年轻人相火正旺的遗精、早泄 , 是不适宜的 。
收涩小便
临床需要收涩小便的情况有4种:其一为小儿遗尿 , 以益智仁为主药的缩泉丸 , 效果不很好 。其二 , 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沥.益智仁和缩泉丸可用 , 但效果也并不太好 。其三 , 尿路感染后尿频尿急.益智仁和缩泉丸可能有效 , 但效果不如金樱子和覆盆子 , 也不如龙骨牡蛎 , 可与这些药参合使用 。其四 , 老年人瘫痪而小便难解并淋沥 , 益智仁和缩泉丸基本上无效 。
固胎涩漏
益智仁用于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 是传统的用法 , 现临床也在使用 , 因其在药理上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对抗子宫收缩作用 。
可以治疗口中唾液外流而不能控制者 。
益智仁

文章插图
益智仁的营养价值 益智仁 “ 久服轻身” , 是一味补肾防衰的良药 。益智仁温而不热 , 暖而不燥 , 补而不峻 , 涩而不泄 , 有缓和之性 , 很适合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和体质虚弱者作为健脑益智和延缓衰老、益寿延年之品长期服用 。
【选方】
①治伤寒阴盛 , 心腹痞满 , 呕吐泄利 , 手足厥冷 , 及一切冷气奔冲 , 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 , 去皮、脐)四两 , 益智(去皮)二两 , 干姜(炮)半两 , 青皮(去白)三两 。上件为散 。每服三钱 , 水二盏 , 入盐一捻 , 生姜五片 , 枣二个 , 擘破 , 同煎至八分 , 去滓 , 温服 , 食前 。(《局方》益智散)
②治腹胀忽泻 , 日夜不止 , 诸药不效 , 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 。浓煎饮之 。(《世医得效方》)
③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 , 去盐) , 乌药二两 , 上为末 , 用山药一两为糊 , 和丸如梧桐子大 , 每服五十丸 , 空心临卧盐汤下 , 以朱砂为衣 。(《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④治脬气虚寒 , 小便频数 , 或遗尿不止 , 小儿尤效:乌药、益智仁等分 。上为末 , 酒煮山药末为栅 , 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 盐酒或米饮下 。(《妇人良方》缩泉丸 , 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⑤治小儿遗尿 , 亦治白浊: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 , 上为末 。每服一钱 , 空心米汤调下 。(《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⑥治妇人崩中:益智子 , 炒研细 , 米饮入盐服一钱 。(《经效产宝》)
⑦治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 , 缩砂仁一两 。为末 。每服三钱 , 空心白汤下 , 日二服 。(胡氏《济阴方》)
⑧治疝痛 , 连小腹挛搐 , 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钱 , 乌头(炮 , 去皮)、生姜各半两 , 青皮(去白)二钱 。上细切 。每服四钱 , 水二盏 , 入盐少许 , 煎至七分 , 去滓 , 空心食前温服 。(《济生方》益智仁汤)
⑨治白浊腹满 , 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 。姜三片 , 枣一枚 , 水煎服 。(《永类钤方》)
⑩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 , 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 。为末 , 酒糊丸 , 梧子大 。空心姜汤下五十丸 。(《纲目》)
益智仁的药用价值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治冷气腹痛 , 中寒吐泻 , 多唾 , 遗精 , 小便余沥 , 夜多小便 。
①《广志》:"含之摄涎秽 。"
②《本草拾遗》:"止呕哕 。""治遗精虚漏 , 小便余沥 , 益气安神 , 补不足 , 利三焦 , 调诸气 , 夜多小便者 , 取二十四枚碎 , 入盐同煎服 。"
③刘完素:"开发郁结 , 使气宣通 。"
④《医学启源》:"治脾胃中寒邪 , 和中益气 。治人多唾 , 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 。"
⑤王好古:"益脾胃 , 理元气 , 补肾虚 , 滑沥 。"
⑥《纲目》:"治冷气腹痛 , 及心气不足 , 梦泄 , 赤浊 , 热伤心系 , 吐血、血崩 。"
益智仁具有温脾 , 暖肾 , 固气 , 涩精的作用 。治冷气腹疼 , 中寒吐泻 , 多唾 , 遗精 , 小便余沥 , 夜多小便 。
相关配伍
1、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 , 去盐) , 乌药二两 。上为末 。用山药一两为糊 。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 空心临卧盐汤下 , 以朱砂为衣 。(《世医得救方》三仙丸)
2、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 , 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 。为末 , 酒糊丸 , 梧子大 。空心姜汤下五十丸 。(《纲目》)
3、治疝痛 , 连小腹挛搐 , 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钱 , 乌头(炮 , 去皮)、生姜各半两 , 青皮(去白)二钱 。上细切 。每服四钱 , 水二盏 , 入盐少许 , 煎至七分 , 去滓 , 空心食前温服 。(《济生方》益智仁散)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2、抗胃损伤作用 。
3、其他作用:抑制前列腺素作用 , 升高外周血液白细胞 。
益智仁

文章插图
益智仁的副作用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
1、《本草经疏》:“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 , 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 , 而不由于气虚肠滑 , 法并禁之 。”
2、《本草备要》:“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
3、《本经逢原》:“血燥有火 , 不可误用 。”
益智仁的使用禁忌注意事项
宜忌: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 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 而不由于气虚肠滑, 法并禁之.”(《本草经疏》)
“益智仁, 其性行多补少, 须兼补剂用之, 若独用则散气.”(《会约医镜》)
〖医家论药〗
“益智, 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本草纲目》)
“益智子仁, 以气敛摄, 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 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 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 涎乃脾之所统, 脾肾气虚, 二脏失职, 是肾不能纳, 脾不能摄, 故主气逆上浮, 涎秽泛滥而上溢也, 敛摄脾肾之气, 则逆气归元, 涎秽下行.”(《本草经疏》)
“益智, 气味辛热, 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 藏纳归源, 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 则用此以收摄;脾虚而见不食, 则用此温理;肾气不温, 而见小便不缩, 则用此盐炒与乌药等分为末, 酒煮山药粉为丸, 盐汤下, 名缩泉丸以投.与夫心肾不足, 而见梦遗崩带, 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若因热成气虚, 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 则非所宜.此虽类于缩砂密, 同为温胃, 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 此则止有逐冷之力, 不可不分别而审用耳.”(《本草求真》)
【益智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