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药酒 中医教你正确泡药酒


如何泡药酒 中医教你正确泡药酒

文章插图
药酒包含酒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但主要是药用 。俗话说“酒乃百药之长”,酒本身也有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效 。“酒借药势、药借酒力”,酒和药能互相提高作用 。如果说平时单用药时能发挥三分药力,那么在药酒中即可达六到八分 。而且酒和药混合后,酒劲会加大,如果平时能喝半杯酒,对于药酒,就只能喝一口 。
泡药酒的正确方法
酒用白干,药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对疗效影响不大,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选取酒的度数和气味 。酒量小可选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选52度左右的高度酒 。通常不选曲酒,因为曲酒是由酒曲发酵而成,其内含有的酒曲香会和药物的气味混合,产生怪味,令人闻起来不舒服 。通常多选老白干或黄酒,与药材混合后气味清淡、芳香诱人 。
白酒的好处是不容易变质,存放时间长 。但在南方偶尔也用果酒来制药酒,其酒精含量少,对人体刺激较小 。使用果酒制作时,一般采用煮提法――将药材煮好后,把药渣去掉,取适量药液兑入果酒中饮用 。
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剂或者段剂,但很少研磨成颗粒 。因为颗粒容易使药液混浊,透光度不好,而且颗粒状药物溶解得快,浓度大 。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会使用大块的颗粒 。
装药酒的容器多选磨口的玻璃瓶子,便于密闭、防止药物氧化 。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直射 。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浸泡后的药材约占全部药酒体积的1/3 。
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1、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因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 。
2、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和金属容器,因为塑料制品或是金属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 。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 。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
3、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
4、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 。动物药宜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 。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 。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 。凡已腐败变质或霉变的动物药均应弃之不用 。植物药应最大程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 。浸酒的药材应较为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药,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应用来浸酒 。
5、气温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气温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 。
注意:药酒不可随意喝
药酒在使用剂量上较小,可根据病人对酒的耐受力,每次服30~50毫升 。不善饮酒者,可将药酒按1:1~1:10的比例兑在葡萄酒、黄酒或冷开水中,按量饮用 。药酒中虽含有酒精,但浓度不高,服用量又小,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少量饮用还使唾液、胃液分泌增加,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患有肝肾疾病、高血压、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者,最好不要饮用药酒,即使需要饮用时,也应将饮的酒按量兑加十倍的水,放在锅里煮一下,除去大部分酒气后再饮用 。
【如何泡药酒 中医教你正确泡药酒】药酒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许多患者,特别是不善饮酒者担心醉酒,往往在晚上饮用 。其实,从提高药物疗效的角度上来看,晚上服用不如白天服用效果好 。
药物的排泄有一定的昼夜节律,通常饮药酒,在体内清除和代谢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最慢,加之肝药酶(一种存在于肝脏中的促进药物转化的生物催化剂)的活性也很高,此时血液中酒、药的浓度均很高,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