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 水蜈蚣的形态特征
  • 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 水蜈蚣的用法用量
  • 水蜈蚣的食用禁忌
  • 水蜈蚣有毒吗
  • 水蜈蚣的附方
蜈蚣又叫蜈蚣草、无头厚香、三荚草、金钮草、散寒草、无头厚香等,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中主要以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比较集中 。水蜈蚣成分中含有一定的挥发油以及牡荆素等物质,并且水蜈蚣味辛,性微温,也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主要作用在治疗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等等问题 。
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水蜈蚣的形态特征
水蜈蚣,多年生草本,丛生 。全株光滑无毛,鲜时有如菖蒲的香气 。根状茎柔弱,葡匐平卧于地下;形似蜈蚣,节多数,节下生须根多数,每节上有一小苗 。秆成列散生,纤弱,高7~20cm,扁三棱形,平滑 。叶窄线形,宽2~4mm,基部鞘状抱茎,最下2个叶鞘呈干膜质 。夏季从秆顶生一球形、黄绿色的头状花序,具极多数密生小穗,下面有向下反折的叶状苞片3枚,所以又有“三荚草”之称,鳞片膜质,背面龙骨状突起无翅 。坚果卵形,极小 。秆成列地散生,细弱,高7-20厘米,扁三稜形,平滑,基部不膨大,具4-5个圆筒状叶鞘,最下面2个叶鞘常为干膜质,棕色,鞘口斜截形,顶端渐尖,上面2-3个叶鞘顶端具叶片 。叶柔弱,短于或稍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上部边缘和背面中肋上具细刺 。叶状苞片3枚,极展开,后期常向下反折;穗状花序单个,极少2或3个,球形或卵球形,长5-11毫米,宽4.5-10毫米,具极多数密生的小穗 。小穗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压扁,长约3毫米,宽0.8-1毫米,具1朵花;鳞片膜质,长2.8-3毫米,下面鳞片短于上面的鳞片,白色,具锈斑,少为麦秆黄色,背面的龙骨状突起绿色,具刺,顶端延伸成外弯的短尖,脉5-7条;雄蕊3-1个,花药线形;花柱细长,柱头2,长不及花柱的1/2 。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双凸状,长约为鳞片的1/2,表面具密的细点 。花果期5-9月 。多年生草本,丛生,性温,味辛,可入药 。
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平 。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平 。”
②《广西药植图志》:“味辛,性微温,无毒 。”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 。”
功用主治:治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咳嗽,疟疾,黄疸,痢疾,疮疡肿毒,跌打刀伤 。
①《植物名实图考》:“杀虫,败毒 。”
②《广州植物志》:“主治亦白痢 。”
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③《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 。治疟疾 。”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风,除陈寒,止咳嗽 。”
⑤《广西药植图志》:“除风热,利窍,止血,止咳 。治跌打,蛇伤 。”
⑥《南宁市药物志》:“去瘀,消肿止痛,杀虫,舒筋,活络 。”
⑦《四川中药志》:“治感冒风寒,无汗头痛,筋骨疼痛,恶寒发热 。”
⑧《广东中药》Ⅱ:“镇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热咳 。”

水蜈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 。

水蜈蚣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

水蜈蚣有毒吗
无毒 。

水蜈蚣的附方
①治时疫发热:水蜈蚣、威灵仙,水煎服 。(《岭南采药录》)
②治赤白痢疾:鲜水蜈蚣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酌加开水和冰糖五钱,炖一小时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 。捣烂,敷患处 。(《湖南药物志》)
④治跌打伤痛:水蜈蚣一斤 。捣烂,酒四两冲 。滤取酒二两内服,渣炒热外敷痛处 。(《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一般蛇伤:水蜈蚣二两 。捣烂,酒二两冲,内服一两,一两搽抹伤口四周 。(《广西药植图志》)
⑥治皮肤瘙痒:水蜈蚣煎水外洗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对于任何的中药材来说,在使用上都是需要注意是否对症以及用量是否适中的情况的 。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用药过量,以免造成病症的加重 。如果对于用药以及用量不是很清楚的伙伴,只好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再使用,希望上文中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

【水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