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

【琥珀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
在中国古代 , 琥珀曾被称作虎魄、育沛、兽魄、顿牟、江珠、遗玉等 , 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 , 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 , 在古代帝王眼中 , 琥珀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 据记载“皇帝朝珠杂饰为天坛用青金石 , 地坛用琥珀 , 日坛用珊瑚 , 月坛用绿松石” 。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 , 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 。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 , 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 , 并发生了石化作用 , 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