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废墟之上的海伦

作者:黎荔
特洛伊废墟之上的海伦
西方文明的两大基石 , 是希腊文明和希伯莱文明 , 因此 , 欧洲文化的两本核心经文是《荷马史诗》与《圣经》 。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Ilias)和《奥德赛》(Odyssee)的统称 。 《伊利亚特》描述了围攻特洛伊的战争(特洛伊在希腊文中被称为伊利昂Uion) 。 而《奥德赛》则描述了攻下特洛伊之后 , 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 , 终于回到妻子珀涅罗珀身边的一系列冒险经历 。 希腊史诗的作者是荷马 , 而圣经的作者则是上帝 。 两者都笼罩着神秘的光环:荷马是一位盲人 , 看不到世人;上帝则不能被世人所看到 。 其实荷马原先不是盲人 , 也许是太阳的光线刺瞎了他的双眼 , 使他只能以最纯静、最专注的方式 , 侧耳倾听那来自上空的如泣如诉的琴声和歌吟 。 置身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 , 荷马的幽暗造就《荷马史诗》的光明 。
在刺瞎游吟诗人荷马的无数太阳光线中 , 包含了一道来自于绝世美人海伦的绚烂光芒 。 被焚毁的特洛伊啊!那么多英雄倒在血泊中 , 仅仅为了染红这一位美人的石榴裙 。 诸神都是虚设的 , 一座城市玉石俱焚 , 而金发海伦从废墟中徐徐走过 , 围绕和簇拥着她的诗行 , 往下传递 , 往历史纵横之深处浸漫 , 刻下了鲜红且沉重的符号 。 西方文明史为何有“海伦情结”?是因为《荷马史诗》 。 瓷器一样被打碎的的特洛伊 , 以一地残酷的碎片和呻吟 , 映衬着海伦金钢钻一样无比伦比的闪烁光华 。
特洛伊废墟之上的海伦
其实 , 在《荷马史诗》长达一万五千余行的史诗中 , 海伦出场不到百句 。 虽说 , 特洛伊之战是一场由她引起的十年鏖战 , 但海伦在整个战争进程中却极少出面 。 然而 , 这不影响她和帕里斯奋不顾身的爱情成为贯穿史诗进程的一条暗线 。 作为天神宙斯与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之妻勒达所生之私生女 , 海伦是古典文学中一位经典的美女形象 , 为了爱情敢于与命运搏斗的爱神 。 “海伦情结”从此烙印在多少西方人的心中 。 荷马只塑造了一个海伦 。 可她却在后世有无数的影子 。 在但丁那里 , 在歌德那里 , 在叶芝那里……
特洛伊废墟之上的海伦
【特洛伊废墟之上的海伦】叶芝曾将自己苦恋的女演员兼女政治家毛特?岗比喻为海伦 。 对于他而言 , 这段持续多当的单相思不亚于一场个人化的特洛伊战争——尤其当毛特?岗嫁给别人之后 , 叶芝的心情遭到沉重的打击 。 他有一首《没有第二个特洛伊》 , 这样来书写他的女神——毛特?岗:

    推荐阅读